首页 >  日记大全 / 正文

在国际化的制片体系中,中国电影美术设计师学到了什么

2022-07-08 09:04:45 日记大全 68 ℃ 小蚂蚁作文网

在国际化的制片体系中,中国电影美术设计师学到了什么

对大多数观众而言,相比导演、编剧、演员、摄影等电影创作环节,美术看似陌生。实际上,镜头中所看到的演员之外的一切,几乎都与美术有关。

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,电影美术从最早的美工,到如今统筹整部影片的视觉风格,得到了行业越来越多的重视。多个国际电影节展为电影美术特设荣誉,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艺术指导(Art Direction)就是为嘉奖美术设计师而设立的奖项。

千禧年代,是国际电影合拍片在中国的黄金时代。许多国际著名制片人会带着剧本主演、主创团队和资金来到中国拍摄,也将完善的产业流程和创作方式带到中国。合拍片不仅是拍摄技术的互通,更意味着跨国文化的交流与协作,一批中国电影人才由此得到了珍贵的机会,从东西方的艺术理念中汲取创意的养分。

2001年,赵娜莉正是因这一特殊机遇走进了电影行业。她辞去建筑设计院的工作,参与到《色戒》《面纱》《拉贝日记》等多个合拍片的美术工作中。电影《色戒》中,需要搭建一段一公里长的重要街道,赵娜莉一比一复原了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西路、男女主人公相会的日本酒馆、钻石店等场景。《拉贝日记》中的大屠杀场景,由她在虹口区的一块空地上独立设计搭建。除此以外,她还参与了《功夫》《神话》中的场景设计。

电影《色戒》片场复原南京西路街景

在位于上海宝山的工作室里,赵娜莉接受了第一财经专访,回忆她从国际电影人以及中国电影前辈那里汲取的养分。

尽管近些年并没有密集地参与电影项目,但这些经历一直驱使着她不断创作,又将这种能量带到全新的领域。她在综艺《幻乐之城》中担任美术指导,为明星们设计风格各异的舞台,在沉浸式戏剧《不眠之夜》落地上海时,她担任中方美术指导,为项目创意了丰富的中国元素。

赵娜莉一直记得,《色戒》的历史顾问沈寂曾说,好的故事都有旋律。她将这一理念应用在美术设计方面,正如四季变化有跌宕起伏,美术看似简单,实际上暗藏玄机。一个优秀的美术设计师,应当有一双热爱观察万事万物的眼睛,像一部百科全书般懂得万事万物的原理,“作品最后将会呈现在所有人面前,每一个场景、道具放在那里,自己就会说话。它是否真实,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证据,留给观众去审视和推敲”。

合拍片最好的时代

2001年,美国鲁迪摩根电影公司来到上海筹拍科幻题材的电视剧《平地》,美术组需要一个既懂建筑,又会电脑制图,同时兼具美术功底的中国人做助手。在当时,这样的人才较为罕见,经由层层推荐,剧组几经周折找到了当时毫无电影制作经验的赵娜莉。

赵娜莉带着作品与来自澳大利亚的美术总监见面,后者当即录用了她。随后,她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甲级设计院的工作,“那时候到底是年轻,无所谓后果”。不过,在赵娜莉看来,在剧组可发挥的能动性远大于在设计院画图,“那时候我还没有达到自己独立画的图纸能够建房子的级别。但是在片场,你能看到自己设计的场景真的搭起来了,而且可以不拘泥于常规的材料和造型”。

《平地》后期制作团队,后排居中为赵娜莉

在《平地》剧组,作为新人的赵娜莉从前期画图到场景搭建、拍摄和电影后期特效制作全程跟进,完整了解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。“那真是合拍片最好的时代。”她记得,当年国际剧组蜂拥而至,拍《色戒》的时候,《木乃伊3》也在车墩拍摄,在黄姚古镇拍摄《面纱》的同时,《碟中谍3》在西塘取景。

在国际化的制片体系中工作,对赵娜莉来说是一段迅速成长且愉快的过程。美术组通常是最早介入电影项目的团队之一,在通读剧本之后,需要与导演敲定每个场景的风格,一同看景,绘制概念图,搭景,道具陈设等。最令她怀念的是当时的创作氛围,自由创意,分工明细且互相尊重。

在这些经典的合拍片项目创作过程中,诸多中国电影前辈对艺术的追求和钻研精神也影响了赵娜莉。他们对后辈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

2003年和2004年,赵娜莉随香港美术设计师黄锐民参与了《功夫》和《神话》。黄锐民是成龙的御用美术,曾与其合作《警察故事》等多部电影。遗憾的是2012年,在《十二生肖》杀青后不久,黄锐民因病去世。

在《神话》片场的赵娜莉

标签列表
友情链接